近年来,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尤其是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政策不断完善优化。因此,为响应国家号召,深入了解企业绿色化与数智化协同发展现状,2025年7月5日和7月7日,精新“碳”路先锋队的成员们前往蚌埠市天星树脂有限责任公司和蚌埠液力机械有限公司开展实地调研活动。两家企业均具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是专精特新领域的标杆,故调研结果对本次调研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团队成员来自会计、财务管理、经济统计学等多个专业,跨学科交流、共同协作。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专精特新”企业的日常运营模式,挖掘该类企业高质量发展途径,深入体会绿色“智”造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创新驱动:树脂材料的绿色智造升级
7月5日,团队成员首先前往天星树脂有限责任公司。在负责人的带领下,一行人抵达会议室,认真观看了企业宣传片,对企业发展历程、主营业务、独特工艺有了大致的认知。实地参观生产园区时,成员们了解到工厂生产加工已几乎全部采用数字化设备,如车间罐区,实现了液位、温度可控,现场还有可燃有毒气体报警装置和自动化装置设备等。负责人表示,“相比之前的旧工厂,现在的气控阀、雷达液位计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十分便捷。”
总控室里,团队成员们可以看到清晰的监控画面和数据展示,这些都为企业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地保障支撑。生产线产生的废弃物处理问题引发了成员们的好奇心。“处理废弃物的手段是怎样的呢?”团队的王同学发出疑问。在负责人耐心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一般固废运输到固废库,而危废在进入危废库后会有智能化称重系统进行测算,公司与具有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的废弃资源利用公司合作,送于他方处理,达到高效、安全、环保的目的。
生产研发方面,企业主营树脂研制生产业务,其中生产的大孔吸附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对于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在环保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其最新投入使用的废气处理装置采用“深度冷凝+树脂脱附+活性炭吸附”技术,大幅提升了废气处理效率,并实现了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完美双赢。“我们与南京大学还有合作,正在研发新型树脂。”负责人道。
参观完毕后,团队成员与企业负责人进一步的交流了企业在政府支持、人才培养、资金压力、国际合作方面的现状,成员们根据主题和参观感悟自由提问。在此过程中,大家更加感受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重需求。
人机协同:液力机械的数字精密生产
7月7日,团队成员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蚌埠液力机械有限公司。蚌埠液力机械在液压元件制造这一精细化领域颇有成就。进入办公区域,映入眼帘的便是生产调度数据大屏展示,各类车间计划完成数量、合格数量、报警数据清晰展现,并实施更新,这一数字化智能大屏无疑为生产决策调整提供了坚实依据。
参观生产车间时,我们发现加工过程中很多部分采用机械手、机器人代替人工作业环节,智能制造“人机协同”的高效场景也让成员们真切地看到在科技赋能下,制造业降本增效、迭代升级地无限可能。而智能生产线下,降能耗、减污染将更为有效。“蚌埠环保区能够实时监测企业排污情况,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给企业,”负责人介绍道,“我们会根据相关部门建议进一步整改,注重绿色化生产运营。”
参观一路,我们感受到蚌液机械智能生产之下地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绿色发展理念一直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它牢牢地作为一种约束行为和准则,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此行让精新“碳”路先锋队的成员们收获颇丰。成员们深深感悟到,专精特新企业规模虽然不大,却是产业供应链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各自领域的“隐形冠军”。而这种“于细微处见真章”的坚持,恰是当代学子应当学习的品质。“恪守绿色发展理念,勇拓智能化发展新途”,在该目标下,企业将会继续踏实稳步创造价值,提升生产效益,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这次活动不仅让大家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结合的重要性,还对现代企业“双化”协同的运营模式有了更立体的认知。未来,团队成员将带着这份实践感悟,在专业领域持续深耕,在持续实践中锤炼本领,搭建校企桥梁,期盼能以专业之力助力国家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撰稿作者:安徽财经大学精新“碳”路先锋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访蚌城精企标杆,探绿智协同深融新径——精新“碳”路先锋队实地探访专精特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