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以“交朋友 共发展”为主题的产业合作峰会在长三角经济示范区举行,来自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的200余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通过资源对接、项目路演、战略签约等形式,探索“朋友式合作”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径。这场打破行业壁垒的盛会,不仅为中小企业拓展朋友圈提供了平台,更彰显了“开放共生”理念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企业合作需求激增
“过去企业谈合作像‘相亲’,现在更像‘交朋友’——先建立信任,再共享资源。”峰会主办方负责人、长三角企业家联盟秘书长陈明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面临供应链波动、技术迭代加速等挑战,对“低风险、高粘性”合作模式的需求愈发迫切。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跨行业技术合作项目同比增长47%,企业间联合研发占比超30%。
峰会现场,一家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故事引发共鸣。浙江某汽车零部件厂商通过加入“智能制造朋友圈”,与本地AI企业合作开发质检机器人,将产品不良率从5%降至0.3%,同时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后,订单响应速度提升60%。该企业负责人坦言:“朋友多了路好走,现在我们的客户名单里多了3家新能源车企。”
“朋友式合作”三大模式:技术、市场、资本深度联动
本次峰会发布的《2024长三角产业合作趋势报告》揭示了当前企业“交朋友”的三大主流模式:
- 技术共研型: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共享实验室、数据资源。例如,上海某生物医药公司与高校共建AI药物筛选平台,将新药研发周期缩短40%。
- 市场互补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客户共享”“品牌联名”扩大市场。江苏一家光伏企业与家居品牌合作推出“光伏阳台”,半年内销售额突破2亿元。
- 资本赋能型:地方政府引导基金、产业资本设立“合作孵化池”,支持跨行业并购重组。峰会期间,10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累计获得超5亿元联合投资。
政府搭台:从“管理者”到“红娘”的角色升级
为促进企业“交真朋友、做深合作”,多地政府推出创新举措。苏州市工信局宣布设立“企业合作服务中心”,提供需求匹配、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站式服务;杭州市上线“产业合作数字地图”,实时显示3000余家企业的技术、产能、市场资源。
“政府要当好‘红娘’,更要做好‘后勤部长’。”江苏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推动长三角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破解企业合作中的“信息孤岛”难题,同时完善跨区域利益分配机制,让“朋友式合作”更有制度保障。
专家观点:合作生态需“软硬兼施”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陆铭指出,企业“交朋友”热潮反映了中国经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需求。“但需警惕‘为合作而合作’的形式主义。”他建议,一方面要通过税收优惠、容错机制等“硬政策”降低合作成本,另一方面需培育诚信文化、行业公约等“软环境”,让“共发展”的承诺真正落地。
峰会闭幕式上,200余家企业共同发起《长三角产业合作倡议书》,承诺以“朋友心态”开放资源、以“共赢思维”攻坚克难。正如一位参会企业家所言:“在变局时代,朋友的数量决定发展的高度,合作的深度决定未来的长度。”这场以“交朋友”为起点的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中国经济的竞争新格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交朋友 共发展”:跨行业联盟推动区域经济创新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