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由中美两大外卖巨头掀起的“补贴大战”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关注:从上海到纽约,从伦敦到新德里,用户点外卖几乎“零成本”,骑手收入翻倍却疲于奔命,商家被迫“二选一”甚至亏本接单。这场被业内戏称为“外卖版军备竞赛”的疯狂补贴,不仅让全球消费者看得目瞪口呆,更暴露出互联网经济野蛮生长下的深层危机——当资本无序扩张遭遇市场饱和,内卷化竞争正在吞噬整个行业的未来。
“1美元吃大餐”:全球用户陷入“薅羊毛”狂欢
“今天用新用户优惠点了份牛排套餐,只花了0.99美元,配送费都比餐费贵。”在纽约工作的白领艾米丽展示着手机订单,屏幕上的“满20减19”“首单立减15”等促销标签令人咋舌。这场由美国外卖平台DoorDash与中国美团、饿了么联合发起的“全球补贴战”,正以史无前例的力度重塑消费习惯。
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主要外卖平台补贴支出同比激增230%,部分城市单均补贴额甚至超过餐品原价。在印度孟买,用户通过叠加多平台优惠券,可实现“10卢比(约合人民币0.8元)吃三菜一汤”;在伦敦,高端餐厅的法式焗龙虾通过“新客专享”活动,售价仅为原价的两折。
“这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所有平台都在咬牙烧钱,生怕被对手甩下。”行业分析师指出,补贴战已从新兴市场蔓延至欧美发达国家,形成“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恶性循环。
骑手累瘫、商家血亏:补贴盛宴下的“血色链条”
疯狂补贴的另一端,是骑手与商家的生存困境。在巴西圣保罗,外卖骑手若昂·席尔瓦展示了自己的工作记录:“每天工作14小时,接40单才能赚到和补贴前相同的收入,但交通事故率也翻了一倍。”他透露,平台通过算法动态调整配送费,骑手不得不超速、逆行以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商家同样苦不堪言。杭州某连锁餐厅老板算了一笔账:“一份原价30元的套餐,平台抽成20%,再叠加补贴后售价仅9.9元,每单亏损超15元。”更让他愤怒的是,部分平台要求商家“二选一”,否则将降低流量曝光,甚至直接下架店铺。
“这哪里是做生意?分明是在给平台打工!”广州一家奶茶店主在社交媒体上的控诉,引发数万商家共鸣。
从“增量竞争”到“存量内卷”:资本游戏该醒醒了
“补贴大战的本质,是互联网平台在市场饱和后的焦虑性自救。”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李稻葵指出,当外卖行业渗透率超过70%,新增用户空间几近枯竭,平台只能通过“烧钱换市场”维持数据增长,最终陷入“谁先停补谁先死”的囚徒困境。
监管层已释放收紧信号。欧盟近日对多家外卖平台展开反垄断调查,指控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中国市场监管总局也重申“禁止‘二选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业内人士呼吁,外卖行业亟需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通过优化配送算法、提升商家服务费透明度等方式构建可持续生态。
“当补贴退潮,裸泳者终将现形。”正如《经济学人》所言,这场让全世界目瞪口呆的外卖大战,或许正是互联网经济告别野蛮生长、回归理性发展的转折点。毕竟,没有哪个行业能靠烧钱烧出未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牛弹琴:外卖大战席卷全球,疯狂补贴烧出行业“内卷”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