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8日,小米集团位于深圳南山区的全球总部园区正式启用。这座以“未来之舟”为设计理念的独栋地标建筑,凭借其临海而建的区位优势、开放式生态办公场景,以及“海景工位”的创新设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企业总部的新标杆。小米创始人雷军携高管团队出席开园仪式,并与首批入驻员工共同见证这一里程碑时刻。
“未来之舟”启航:12万平方米地标建筑重塑科技办公美学
小米深圳总部园区坐落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核心区,毗邻腾讯滨海大厦、大疆天空之城等科技地标。建筑由国际知名设计事务所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操刀,以“流动的科技”为灵感,外立面采用全玻璃幕墙与参数化设计的铝板交织,在阳光下呈现动态光影效果,远观如一艘即将驶向未来的巨轮。
园区总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包含一栋23层主楼、一栋10层研发副楼及下沉式生态广场。内部空间打破传统格子间模式,通过中庭“垂直森林”、空中连廊、开放式阶梯会议室等设计,构建“无边界协作”场景。雷军在致辞中表示:“深圳是创新之都,小米希望这座总部不仅是办公场所,更能成为激发创造力、连接全球资源的平台。”
海景工位成亮点:员工直呼“上班如度假”
最受瞩目的是总部内设置的“海景工位”——主楼东侧研发区域采用全落地窗设计,员工抬眼即可俯瞰深圳湾海景与城市天际线。据小米行政负责人介绍,该区域工位占比超40%,优先分配给核心研发团队,旨在通过“自然赋能”提升工作效率。一位刚入驻的工程师笑称:“以前写代码靠咖啡提神,现在看海就能‘治愈’bug,这大概是全球最幸福的‘打工人’了。”
除海景资源外,园区还配备智能办公系统:员工可通过小米手机一键预约会议室、调节工位灯光温度;AI机器人穿梭配送物资;屋顶光伏板与地源热泵系统实现园区60%能源自给。这些细节无不体现小米“技术为民”的理念。
深港联动加速:小米汽车、AI大模型等战略业务落地
深圳总部的启用,标志着小米“北京-武汉-南京-深圳”多中心研发格局正式成型。据悉,该园区将重点承载小米汽车操作系统、AI大模型、机器人等前沿业务的研发,并与香港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构建“产学研用”闭环。
业内分析认为,深圳的区位优势与小米的战略需求高度契合。雷军此前透露,小米汽车将于2025年量产,深圳总部将承担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关键模块的开发;而依托大湾区完备的硬件产业链,小米生态链企业的创新效率也将大幅提升。
今日开园仪式上,雷军与深圳市领导共同为“小米创新中心”揭牌。站在园区顶层的观景平台,他指向远方:“从这里到香港,不过一杯咖啡的时间。小米希望做一座桥,让中国的科技创新走向世界。”随着海风拂过,这座“未来之舟”已扬起风帆,驶向全球科技竞争的深水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小米深圳总部今日正式开园:独栋地标建筑亮相,海景工位开启“科技与自然共生”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