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安徽农业大学2025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抵达广德市卢村乡,正式开展以“薪火承非遗,匠心续华章”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参观文化馆等活动探寻卢村乡里的非遗文化,将农业、文化与旅游深入融合,挖掘乡村振兴的发展潜力,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卢湖的波映照着匠心传承,我们怀揣对传统文化的敬畏,肩负青年传承的使命,用脚步丈量非遗的厚度,团队成员来到卢村水库感受非遗扎根的环境。竹编技艺的灵感,或源自岸边竹木的形态,美景蕴含着当地文化基因,让我们理解传承有了深刻体会。团队成员沉醉于卢村美景的同时,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也悄然生长。
7月8日,团队成员深入村落走访当地居民了解乡村发展与传统文化传承情况,探访了一家制扇厂,观摩制扇过程。返程途中邂逅了一场创意与文化的碰撞,竹子文创店内陈列着各式竹制工艺品,既保留了传统竹编技艺,又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店主介绍:“我们希望通过文创产品,让更多人爱上竹文化”。队员们围坐在半山腰的木质凉亭里,静享山居闲趣,持续不断的夏雨为广德市卢村乡甘溪沟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诗意。
7月9日,团队开启了一场“探访竹乡非遗韵,共绘乡村振兴图”的实践之旅。我们来到王氏制扇馆,相关负责人讲解传统制扇流程,从竹材选料到扇面装裱,每一步都凝结着匠心。同时馆内会定期开设制扇技艺课程,游客可亲手体验扇骨打磨、扇面绘制等,让非遗“活”在指尖。随后来到零碳绿色生活馆,各类竹制生活用品琳琅满目,尽显“以竹代塑”的环保智慧。甘溪沟康养馆藏在清幽的环境里,这里每一件东西都透着对老年生活的细致关照,把握康养产业发展机遇,融合生态导购、体育文化活动,让人们感受独属于乡村游园的乐趣。
7月10日,我们来到卢村乡徽韵德风陶艺文化体验馆,步入馆内浓厚的徽州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展厅内展示了徽派特色陶艺精品,既有传承古法的德化白瓷,也有融合本地元素的黑陶佳作。夏河溪生态漂流依托卢村乡石峻村优质山水资源,全程河道巧妙融合了惊险刺激与生态观光。漂流项目自运营以来市场反响热烈,不仅丰富了卢村乡的旅游业态,更直接带动了当地就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村民增收显著,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暮色降临,位于卢村乡甘溪沟汤家边的异星部落烟花营地,璀璨的烟花在深邃的夜空中次第绽放,赢得现场观众阵阵赞叹。
为期四天的调研让团队深刻感受到卢村乡甘溪沟以竹为媒,将历史人文、非遗传承、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文化+产业+旅游”的融合之路。我们团队成员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以青春之名振兴乡村,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未来安徽农业大学实践团队将持续关注卢村乡发展,让千年竹乡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焕发更持久的活力。
据了解这个团队在将来将会更加努力为乡村振兴以及传播非遗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保护文化瑰宝,下一步该团队将准备更加去深入探索非遗文化,去采访不同的非遗文化传承人,从不同的传承人及区别不同的知识与文化,去探寻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与联系,
(安徽农业大学赴广德市卢村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黄永健、龙安洋、张宏洋、齐欣怡、吕一凡、张怡婷、邓柯文、陈博、邓小晓供稿,指导老师黄伟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安徽农业大学赴广德市卢村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