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云川网

学习手记|以历史的纵深感做好今天的工作:一场跨越时空的“方法论”传承

近日,某单位组织了一场以“历史思维与当代实践”为主题专题学习会,通过重温党史、新中国史中的经典案例,结合当前重点工作展开研讨。与会者普遍感受到:历史不是尘封的档案,而是照亮现实的镜子;以历史的纵深感观照当下,能让工作决策更科学、行动更坚定、成效更持久。这一共识,为新时代干部提升治理能力提供了新视角。

历史纵深感:从“经验库”到“方法论”的升华

学习会上,一组对比案例引发深思:
1947年,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期间,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军,毛泽东同志提出“蘑菇战术”,利用陕北地形与群众基础,牵着敌人“磨来磨去”,最终扭转战局。而70余年后,某地乡村振兴工作中,干部们深入调研山区地形与产业基础,借鉴“蘑菇战术”中“以小搏大、精准发力”的思路,打造出“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带,带动集体经济增收超30%。

“历史中的智慧,从未因时间褪色。”党校教授李明在点评时指出,“从‘蘑菇战术’到‘特色农业’,变的是战场与领域,不变的是对‘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坚持。历史纵深感的核心,在于从具体案例中提炼普遍规律,将‘他山之石’转化为‘攻玉之器’。

破解“当下之问”:历史思维如何赋能实际工作?

与会者结合岗位实际,分享了历史思维的应用场景:

  • 在矛盾化解中“寻根溯源”:某街道干部在处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纠纷时,查阅档案发现该小区曾因“单位制改革”遗留产权问题,遂联合房管、司法部门,从厘清历史权属入手,推动12个单元楼达成共识。
  • 在改革攻坚中“以史为鉴”:某开发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时,重温改革开放初期“蛇口模式”中“敢为人先、容错纠错”的精神,出台“改革创新免责清单”,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半年内新增市场主体2000余家。
  • 在群众工作中“以情动人”:某驻村第一书记学习焦裕禄“蹲点调研”方法,用3个月走遍全村每户,手绘“民生地图”,精准解决饮水安全、道路硬化等难题,村民满意度达98%。

“历史思维不是‘复古’,而是‘通变’。”参与研讨的年轻干部王磊感慨,“当我们在历史中找到‘同类项’,就能少走弯路、多谋良策。”

建立长效机制:让历史思维成为“肌肉记忆”

为推动学习成果转化,该单位推出三项举措:

  1. 开设“历史上的今天”微课堂:每日推送党史事件与当代工作关联案例,强化干部“时势关联”意识;
  2. 建立“历史案例资源库”:分类整理改革发展、社会治理等领域经典案例,供干部决策参考;
  3. 开展“历史场景沉浸式调研”:组织干部赴红色教育基地、改革开放标志地实地研学,在现场感悟中提升历史思维。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该单位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历史+现实”双镜研判机制,引导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长远,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抓当下。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当干部们学会用“纵深镜头”观察工作,必能在时代大潮中找准方位,在继往开来中书写新的篇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学习手记|以历史的纵深感做好今天的工作:一场跨越时空的“方法论”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