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云川网

南通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师生赴南通博物苑开展实践研学共探馆校协同育人新路径

濠河碧波映古苑,馆校联动启新篇。2025年7月13日,南通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师生代表团赴中国首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开展实践研学,共探馆校协同育人新路径。

团队合影

座谈谋篇:聚焦三大功能 共绘合作蓝图

座谈会上,南通博物苑副馆长徐宁与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袁小平、团委副书记马策、考古学博士虞金永及“文物移动‘述’千年”实践团成员深入交流。双方聚焦博物馆“收藏、研究、教育”核心功能,探讨策展创新、学术联动与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徐宁结合“园馆一体”特色,分享“让文物活起来”实践路径,强调构建“学术支撑展览、教育反哺文化”的发展模式。

南通博物苑副馆长徐宁发言

指导老师就“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进行研讨

参会全体展开讨论

学子问道:共探策展与教育新范式

实践团成员踊跃提问。徐宁阐释学术研究与公众普及平衡的重要性,指出建筑本身作为文物应承载历史记忆与文化对话。袁小平提出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深化课题研究和开发与志愿讲解合作。虞金永建议加强文物修复、遗址保护展示协作,打破学术与公共教育壁垒。

团队成员在座谈会上提出疑问

团队成员就座谈会内容发表观点

观展思学:触摸文明脉搏

会后,师生团参观了苑内特色陈列。从鲸类生态到张謇“实业救国”足迹,从跨文化藏品到园林建筑美学,师生团深入感受其“馆园一体”的独特魅力,体悟张謇精神。

师生团参观特色展览

师生团跟随导览员了解张謇先生生平

团队成员分散参观展馆

此次研学使师生深刻感受到张謇“实业救国”“教育兴国”的实践智慧。本次活动是学院“思课+”课堂建设的创新探索,通过整合博物苑实物资源与学院学术资源,双方将深化合作,助力学生提升专业认知,传承文化基因。

通讯员:李昱彤 简宇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南通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师生赴南通博物苑开展实践研学共探馆校协同育人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