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云川网

青春脚印丈量返乡路:邵阳学子三下乡解码雀塘“归巢密码”

7月17日,邵阳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三下乡”“归巢筑梦团”调研小组走进新邵县雀塘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围绕“城乡融合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现状”展开专题调研,探寻就业增收链接渠道。

清晨的雀塘循环经济产业园,新邵县鸿远金属加工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器运转的节奏已如稳健的心跳。流水线旁,李师傅双手在再生铝分拣设备上灵动穿梭。这位曾因工伤失去三根手指的汉子,如今是产线上的技术尖兵。“揣着伤残证回来那会儿,真觉得路断了。”他轻抚着温热的铝锭,眼中闪着光,“谁曾想,这些旧金属给了我新饭碗。”

在鸿远金属,93名残障职工将废旧铝材熔炼为崭新光亮型材,月入稳定超过3000元,漂泊生涯终成过往云烟。不远处的启恒环保公司生产线上,曾为珠三角失业工人的刘凯,如今正聚精会神调整设备参数。凭借技术底气与园区废塑料重塑项目的东风,他不仅自己创业扎根,更为20余名返乡失业的同乡开拓了归途上的新岗位:“家乡,原来如此渴求懂技术的人。”

雀塘产业园蓬勃的脉动,正由无数“转身”创业者合力推动。从东莞塑胶厂技工到湖南桑德新材料创始人的蜕变,从鸿远金属技改团队以自动化升级提升生产能力,到园区内80%的企业创始人均拥有务工背景——他们身上印证着一条清晰路径:技术是根,市场为壤,还乡不是退守,而是生命的拔节生长。

当夕阳为厂房屋檐镀上温暖金边,下班的电动车群汇向镇上新生的住宅小区。鸿远公司门口招聘启事的红字标题如信念灯塔:“返乡不是终点,这里是新起点!”

废旧金属在熔炉中重获新生,而比金属更珍贵的,是那些曾经被命运抛向远方的人,终于在这片故土之上,寻回了可耕耘的希望与可触摸的明天。雀塘产业园的故事证明:当技术赋能与乡土厚意相遇,归巢的翅膀便能在循环经济的热土上展开真正有力的翱翔。

作者:李正文、罗静、毛佳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青春脚印丈量返乡路:邵阳学子三下乡解码雀塘“归巢密码”